摘要:近年来,新罗区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引育留用”,努力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打造宜居宜业有温度的“首善之区”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健全...
近年来,新罗区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引育留用”,努力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打造宜居宜业有温度的“首善之区”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健全机制 千方百计“引才”
坚持海纳百川招贤纳士,在人才政策制定、渠道拓展、模式创新等方面有效发力。
健全政策体系。先后出台《新罗区实施“4+5”产业人才支持工程十条措施》等11个政策文件,制定支持工业企业“一企一策”等灵活引才措施,建立多层次、全覆盖政策体系。完善医疗教育人才引进办法,对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引进生,给予5万元至40万元的一次性补贴和1000元至4000元的生活补助。
拓宽引才渠道。鼓励人才中介组织、猎头机构和个人等多方推荐人才,对成功引进人才的,按申报层次给予奖励。坚持“招商与招才、引资与引智”相结合的原则,通过“6.18”贸洽会、“9.8”投洽会、“11.8”机博会等平台,采取团队引进、核心人才带动引进、高新技术项目开发引进等方式引进海内外人才。
支持柔性引才。采用“企业用才、政府买单”模式,鼓励企业以特聘专家、技术顾问、委托技术攻关、技术项目承包、“周末工程师”等方式,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来新罗短期工作、兼职或开展智力服务,根据国家级和省级高层次人才类别,分别按实际支付报酬的30%(最高30万元)、20%(最高15万元)给予企业补助,增强用人单位引用外智的积极性。
组队走访调研企业
分层分类 多措并举“育才”
紧扣发展需求,精准施策,全方位培养各类人才,不断扩大总量、提升质量、优化结构。
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大力实施国家、省、市各类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支持创业协会、行业商(协)会提供专题培训和管理咨询服务,充分发挥高等院校、高新企业在培养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中的重要作用。近年来,共培育国家“万人计划”人才1名、省级高层次ABC类人才24名、“百人计划”“特支人才”等省级重大引才计划人才19名。
培养青年人才。采用“师带徒”模式,在医疗卫生、技师工匠等领域,让导师型人才将其高超技艺、专业理论等传授给青年人才,帮助青年人才快速成长。联合团区委等部门开展大学生实习“扬帆计划”,发布优质实习岗位630多个,确认到岗212名,切实加强返乡大学生青年人才培养。
培养技能人才。大力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方案,持续开展高技能人才培训。全年共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15738人次,发放补贴837万元。积极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主动与闽西职业技术学院、龙岩技师学院等院校达成校地战略合作协议,通过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等方式,培养输送数千名高素质专业技能人才。
召开“扬帆计划”实习大学生代表座谈会(左)、开展技能人才校地合作(右)
创优环境 用心用情“留才”
坚持以事业、待遇、感情留人,增强主动服务意识,尊重、信任和关怀各类人才。
加强政治引领。优先推荐高层次人才作为全国、省、市各级党代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人选,参评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和荣誉市民。建立区委常委联系优秀人才制度,每位区委常委联系4至12名优秀人才,协调解决其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
完善服务保障。成立中豹数字产业园区、雁翔汇创之星等人才驿站6家,搭建人才交流对接和深度合作的桥梁纽带。设立“一站式”人才服务窗口,累计为56名高层次人才解决医疗保障、子女教育等实际问题。规划建设高层次人才房252套、创业小区房1100套,用于吸引人才落户创新创业。
紫阳人才房鸟瞰图(左)、青年创业人才驿站揭牌仪式(右上)、创业加速成长人才驿站揭牌仪式(右下)
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闽西日报、人才e家、新罗TV、龙津党旗红等媒介,选树先进人才典型、宣传最新人才政策、报道最新人才动态,努力营造尊重“四种”人才环境:见贤思齐的社会环境,鼓励创新、宽容失误的工作环境,待遇适当、无后顾之忧的生活环境,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制度环境。
广搭平台 不拘一格“用才”
坚持以用为本,“发挥其长、贡献其力”,知人善任,用得其所。
搭好科研创新平台。着力构建以政府引导、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人才创新平台体系,给予新建立的国家创新平台资金补助50万、省级补助20万元。目前,已建成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级重点实验室1家、省级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9家、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2家、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家、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2家等平台。
搭好成果转化平台。加强与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科技研发合作,把人才工作向科研院所、创新项目、产业集群延伸,加快人才智力成果转化。依托龙岩科技金融促进中心和龙岩机械产业技术公共服务平台等科技创新平台,与厦门大学、厦门理工学院开展人才交流和培养战略合作,促成联合创新项目10余项。
搭好实践发展平台。积极打造北部未来城、东部银雁新城“两大产业新城”,重点布局数字经济、生物医药等产业,引进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业态,推动重点项目建设52个,总投资213亿元。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最高提供工作经费保障2万元和项目资金补助5万元,将省、市、区三级科技特派员选派到全区282个行政村提供技术服务。
供稿:市委人才办、新罗区委组织部
投稿邮箱:mxdqh0597@163.com
往期
回顾
在红土地上追逐蓝色梦想——访省“百人计划”专家陈铭
咬定“创业”不放松,凭借“风口”入云霄——省“百人计划”专家陈晓济
返乡创业多面手 傲然绽放香枝头——访武平县返乡创业人才王秀珍
专注含氟化工的追梦人——访省高层次引进人才杨瑞甫
技术起家 催化蓝天梦想——访福建省第六批“百人计划”人才郭彦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