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客家土楼也叫客家围楼,其建筑材料以夯土为主,形状类似于水桶围成一圈,所以也叫土围楼,之所以叫客家土楼,则因为居住在土围楼里的是客家人。客家土楼怪异的建筑风格和年代的久远,不仅在研究客家人的居住历史和建筑史上有极大的作用,对了解当地民族风情的...
客家土楼也叫客家围楼,其建筑材料以夯土为主,形状类似于水桶围成一圈,所以也叫土围楼,之所以叫客家土楼,则因为居住在土围楼里的是客家人。客家土楼怪异的建筑风格和年代的久远,不仅在研究客家人的居住历史和建筑史上有极大的作用,对了解当地民族风情的作用更加的突出,现已成为龙岩市旅游业不可不去的标志性景点。
说客家土楼不得不说一下客家人,客家人生活在福建、江西、广东、广西一带,因为它的语言和生活方式又类别于汉人,导致很多人都认为客家人是一支少数民族。其实客家人的发源地是陕西、山西、河南一带,被称为客家人是源于唐朝的“客籍制度”,唐朝之后因战乱和开发长江以南的需要,北方汉人不断向南迁徙至闽赣两广一带,当地土著将这部分北方迁徙来的汉人为外地客人家。
迁徙至南方后由于位置的偏僻,极少跟北方汉族沟通,就保留下原生习俗,再加上跟当地环境的融合逐步形成现在的客家人。客家人原是汉族的一个分支,为什么跟现在的北方汉族有区别,皆因是受到环境的影响,还有就是长期封闭,没有跟得上北方汉族的演变,所以才导致客家人与汉族的不同。语言学家对客家人的评价是客家人是汉族文化保存最完整的群体,客家人所说的语言就是古汉语。
客家土楼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围成一圈,里面都有好几层,最外层是庞大的建筑体,里面则一圈一圈的布置。客家土楼的建筑布局大体上是既能居住又带有军事防御功能,而且一座土楼就是一个大家族,最大的一座土楼里面居住着800多号人,而这800多号人都是拖亲带故,居住在土楼里就像居住在一个封闭的环境里,更像是一个封闭的小王国。
客家土楼之所以带有军事防御功能,皆因是客家人的居住环境。客家土楼修建最早的是元代,最晚的是清代中末期。客家人是外来人,当地土著对客家人想来也不怎么友好,加上土匪、战乱等原因,为了族人的安全,族长带领族人因地制宜,用夯土作业修建带有攻防能力的土围楼,既能保护好族人,还能将前来袭扰的匪徒击退。
土围楼的上部分规格不整的分布着许多的方形孔,方形孔实则是瞭望孔,同时兼顾着攻击作用。战乱频繁的古代,悍匪盛行的近代,方形孔对于保卫土围楼内的客家人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即便是和平时期的现代,方形孔即便失去供方作用,但是对于通风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土围楼之所以冬暖夏凉,方形孔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承启楼是龙岩市保存最完好,规模最大的土围楼,它位于永定区高头镇高北村。它始建于明朝崇祯元年,清朝康熙48年建成,历时81年。崇祯皇帝是明朝最后一位正宗皇帝,此时的明朝气数将近,更朝换代必定是一场战乱,尽管此时的战乱未殃及到福建,但客家人毕竟是迁徙民族,能嗅觉到战争气息的到来,建设一座攻防兼备的建筑物来居住和保卫族人亦是刻不容缓的事。
高头镇的江姓15代世祖江集成筹资兴建,江集成是当地的一位大户人家,上下有50多口族人还有近50的家丁。江集成不仅拥有强大的经济能力,更有一支可靠的劳动力和私人武装,土楼成为族人的安居场所,私人武装则成为族人的保护神。江集成修建时也就是大围之外的土楼,后经过几代人的扩建,逐渐变成一座城堡,更像是一个小王国。承启楼修建夯土时天气晴朗,犹如天公帮助,当地人又将他叫做“天助楼”。
承启楼高四层,楼四圈,总计有400个房间,每一层围圈的底层房间都是商铺,说是客家民居倒不如说是客家人的商业王国。高峰时期的承启楼曾居住着800多号人,之前还传出个笑话,两个外地嫁进来的媳妇都吹嘘自己的土围楼很大,争吵着互不相让,后来两人都同时说出是承启楼,然后两人就哈哈大笑,原来两人都同住在一栋土围楼里,按辈分两人是姑嫂关系,后来人们又戏称承启楼为姑嫂楼。承启楼是龙岩市旅游业的一张名片,来到龙岩市不来参观一下承启楼算是白来龙岩市,感兴趣的朋友何不前去看看,预祝大家旅途愉快。